由芜湖市政府、南京财经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04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6月12日在芜湖举行。来自苏、皖两省12个城市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的政府官员和理论界、企业界人士近8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围绕“南京商圈的建设和发展”这一主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安徽省委副书记张平出席会议并讲话;20余位代表在大会上发言;20多家大型商贸企业的代表与12个城市政府官员进行了对话。这里将本次论坛主要观点作一概述。
1、关于“泛长三角”区域概念。许多与会学者指出,最近有研究者提出把国内分成6个经济区,但这种分法显然带有相当浓厚的行政区划和计划体制色彩,而在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下,经济区域恰恰是以跨行政区划的经济联系与合作而形成的,因此不能以行政区划作为经济区域的边界。“泛长三角”正是根据长三角地区经济外延扩张、沪苏浙三地及我省部分地区业已存在着紧密的经济联系与合作而形成的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区域概念。江苏省社科院的学者认为,长三角应包括苏浙沪,二省一市构成的“大长三角”。“大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包括四个发展梯度。沿江地区主要处于第一梯度与第二梯度。南京商圈的建设必须突破不同省市行政区的界限,应提倡“泛长三角”的概念,即“3+1”模式(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泛长三角”的区域不平衡性更为严重,其中第三、第四梯度的比重更高。来自安徽的与会者表示,“泛长三角”概念客观地反映了沪、苏、浙和皖部分地区业已存在的紧密经济联系与合作的现实,反映了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梯度推进的态势,是应该认同的。南京都市圈地处中国未来发展最富潜力的“泛长三角”地区,该都市圈的安徽组成城市和辐射城市融入其中,既是南京都市圈拓展发展空间和腹地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这一经济区域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圈内苏皖两省各组成单元在大开放系统中整合资源、合理分工、提高效率和协调发展。
2、关于“泛长三角”经济区域的形成机制。研讨中有学者认为:“泛长三角”地区的跨行政区合作,有三种重要的推动因素:一是政府推动,二是市场推动,三是概念推动。其中,市场推动是主体。政府推动应与市场推动进一步协调,概念推动应与市场推动进一步结合,政府推动与概念推动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这种协调与结合,过去大多是在投资扩张中实现的。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出现局部的投资过热现象。显然,再也不能在“就生产抓生产”的老路上走下去了,在加强宏观调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故而要走出一条首先扩大消费需求、“就消费促生产”的新路子。还有学者认为:当前在经济活动中,比如跨行政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招商引资等等,存在着过于强调政府主导的倾向,而企业等市场主体却被“淡化”或“配角化”,市场推动机制常常被政府行政推动机制“挤出”,这种倾向并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区域经济关系的形成机理,因而值得反思。在南京经济圈的构建中,应当把市场推动放在首位,以企业为主角,政府推动则应该起着服务的作用。这次论坛安排了圈内各城市政府与企业界的对话,企业界在论坛这一平台也进行了交流与对接,这种形式显然是个进步。只有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与合作加强了,区域分工和资源整合才能在市场导向下符合规律地进行。
3、关于南京商圈的发展。与会者一致认为,南京商圈的发展是南京都市圈的基础。先有商贸一体化的繁荣,才能有南京商圈的形成与发展,进而才能有南京都市圈乃至“泛长三角”经济区域的形成与发展。有学者提出,各地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建立开放机制,突破传统的行政区经济的地方保护主义,促进都市圈内不同区域经济的梯度推进,保证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建立区域共同市场,统一政策、体制。从行政区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过渡,首先需要的是市场推动,需要建立互利机制。南京与周边地区都市圈建设过程中都有所得益,不仅表现为产业转移与承接,还应表现为消费客户的相互吸引。概念推动主要是建立催生机制,即理论工作者与新闻工作者利用媒体的力量,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有学者提出,要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中加强南京商圈建设,更要在切实加强苏皖合作中努力打造南京商圈。南京都市圈涉及的苏皖两省八市地缘相连,人缘相亲,联系十分密切。南京商圈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两省及各相关地方共同努力,共同调整商贸结构、共同建立物流网络,共同提高商贸总量,提高区域综合竞争能力。为此政府间首先要加强合作,推动合作。要联手加强宣传,联手研究规划,联建基础设施,共同营造环境,共建协调机制,联手多做实事,共做实事,切实推进南京都市圈各城市的互动联动发展,共建南京商圈。与会的部分城市市长表示,南京商圈建设将进一步带动和促进南京都市圈的建设和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第三产业发展提出了现实和潜在的需求:一批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扩大市场份额、实施资产重组方面显示出强烈的扩张欲望;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国际服务业向国内加快转移的政策和市场效应,都给南京都市圈特别是商圈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各城市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对加快商圈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圈内各城市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建一体化商贸圈。
4、关于建设南京商圈的对策建议。与会者提出,应坚持市场整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促进商圈建设和发展。具体的对策建议有:(1)按照“错位竞争、互利共赢、加快发展”的原则,积极整合各资源和要素,统筹南京都市圈区域发展规划,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2)以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信息网络为目标,加快区域内各城市之间在建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进度,早日开工建设城市轻轨、城际交通、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缩短各城市间空间距离。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共筑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同体。共同推进数字认证和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共同体。(3)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速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统一市场准入门槛和产品质量认证标准,消除地区贸易壁垒,扩大市场开放,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4)立足各地区经济基础、发展条件,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形成错位竞争、互为市场、互相配套的产业发展体系。鼓励和促进企业间的资产重组、跨区域投资。(5)加强理论研究。南京都市圈的建设和发展,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域合作领域等方面与长三角、珠三角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促进南京都市圈健康有序发展,需要理论界加强研究和论证,为加快都市圈发展进程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