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近日发布了《2014年中国(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从创新能力看,无论全口径装备制造,还是去除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装备制造业,北京、江苏、浙江都稳居前三位,其中北京市连年稳居各省市第一。
这是自2008年以来,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第七次发布中国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报告。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机械工业步履维艰的大背景下,各省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的变化,一方面来自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一方面也彰显了地方政府产业升级的决心。
例如,广东省2014年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得分排在安徽省之前,而从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排名看,广东省排在安徽省之后,这似乎与广东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1月7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此做了阐释,并对《报告》的最新变化及亮点做了权威解读。石勇表示,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得益于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大力扶持,尤其是着力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助推了其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问:本年度的评价体系及模型是否与往年相同?在经济增速趋缓的形势下,各省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排名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石勇:本年度的排名依然遵循中国(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重申的是,装备制造业与全口径装备制造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中,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中的投资类产品与部分具有投资消费双重属性产品;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的投资类产品。
课题组构建了“中国(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规模实力、经济效益、国际化程度、创新能力4个一级指标与12个二级指标。
从规模实力排名看,在全口径装备制造业中,2014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依次是江苏、广东、山东、浙江、河南、上海、安徽、湖北、辽宁、重庆。其中,江苏省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省与山东省紧随其后,并列第二;重庆市较2013年一举前移5个位次,挤进前10强。
从装备制造业规模实力看,2014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依次是江苏、山东、广东、浙江、河南、辽宁、上海、安徽、湖北、河北。其中,江苏省依然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得分以较小差距紧随其后,位居第二。
问:江苏省连续多年蝉联桂冠,是否与其产业结构和特征有关?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等中部省份(全口径)装备制造业连续位列前10强,是否意味着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后发优势正在不断显现?
石勇:江苏省(全口径)装备制造业规模实力之所以能够以绝对优势连续稳居全国第一,其主要原因在于:形成了新型电力装备、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机械等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链;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自动化设备等一批新兴装备迅速崛起,产业链门类和体系逐步完善,上下游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协同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轨道交通装备,交流电动机、变压器、电力电缆、光缆、光伏电池等新型电力设备的产量居全国首位;超高压钢化玻璃绝缘子、精密模具、高档数控机床功能部件、高档核电阀门、大型风电铸件等一大批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领先;培育出一批竞争力过硬、规模实力雄厚的产业集聚区等等。
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等中部省份(全口径)装备制造业连续位列前10强,表明中部地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后发优势正在不断显现。四川省是传统的装备制造业重点省市之一,也是2013年西部地区惟一一个进入全口径装备制造业规模实力前10强的省份,但2014年后移1个位次,位列第11名;重庆市取而代之,成为2014年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挤进全口径装备制造业规模实力前10强的省市,但在去除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之后,重庆市、四川省装备制造业规模实力分别仅位居第13名和第14名。
问:中西部省份(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后发优势的显现,是否还体现在区域综合竞争力排名上?
石勇:从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排名看,在全口径装备制造业领域,2014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依次是江苏、山东、上海、广东、浙江、河南、安徽、重庆、北京、湖北。其中,江苏省以较大优势领先其他省市,连续稳居全国第一。
从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看,2014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依次是江苏、山东、广东、上海、浙江、河南、安徽、湖北、辽宁、重庆。
无论全口径装备制造业,还是去除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装备制造业,2014年江苏、山东、广东、上海、浙江五省市的综合竞争力均连续分别稳居前五名。课题组分析,此五省市(全口径)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之所以能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主要得益于其完整的产业体系、竞争力突出的大型企业、充满活力的广大中小企业、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过硬的创新能力等方面。
可以看出,河南、安徽、湖北、重庆等中西部省市(全口径)装备制造业近几年持续快速发展,表明中西部地区加大了对(全口径)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后发优势不断显现,增长活力强劲,发展后劲较强。
问:从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评价排名看,无论全口径装备制造业,还是去除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装备制造业,吉林省、上海市均分别位居“冠军”和“亚军”,得益于哪些要素?
石勇:从全口径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看,2014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依次是吉林、上海、山东、重庆、江苏、河南、北京、天津、江西、安徽。其中,吉林省仍以较高得分稳居第一;重庆市较2013年前移8个位次,跃居第四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黑马”。
从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看,2014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依次是吉林、上海、江苏、山东、河南、重庆、江西、北京、广东、湖北。
课题组认为,吉林省、上海市之所以摘得“经济效益”的“冠军”和“亚军”,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省市汽车制造业在本省(全口径)装备制造业中占据较大比重,而汽车制造业经济效益一贯高出(全口径)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较多。其中,吉林省(全口径)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排名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稳居各省市首位,与其汽车制造业在全省(全口径)装备制造业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密切相关;上海市(全口径)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排名继2013年较2012年提升之后,2014年继续分别前移1位,均提升到第二名,更突显出汽车制造业在拉动(全口径)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重庆市全口径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挤排名与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挤排名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不但源于其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的强力支持,而且得益于近年来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的招商引资成果与快速集聚发展。
问:从创新能力评价来看,四川、陕西等省份在装备制造业规模方面并不占优势的省份,创新能力表现如此突出,成因来自于哪里?北京市连年稳居各省市第一,其独特基因有哪些?
石勇:从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看,2014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广东、上海、山东、四川、陕西、湖北。
从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看,2014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依次是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安徽、四川、上海、山东、陕西、天津。其中,四川省一举超过了上海市和山东省,排名第六位;北京市仍稳居第一;四川省、上海市、山东省、陕西省的得分也很相近。
无论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还是去除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北京、江苏、浙江稳居前三名,其中北京市均连年稳居各省市第一。之所以北京市(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具有绝对优势,课题组分析,主要源于如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云集,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了基础和骨干作用;二是大型企业总部集聚,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明显;三是高端人才汇集,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强大;四是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上不断获得突破;五是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活跃,不断确立全国“创新中心”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促进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如目前中关村每天就有1.6家企业被孵化,市场化创业融资服务每小时可创造价值206万元;在中关村核心区,万人均发明专利166.2件,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中国80%天使投资人在中关村,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占全国1/3。
在西部省份中,四川省、陕西省仍然保持在(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前10强,课题组认为,主要源于两省拥有数量较多的科研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人员,并创造了较多的专利;尤其是四川,虽然其装备制造业规模相对较小,但非常重视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