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以来,很多企业开始转型涉足新业务,三一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进展如何?
贺东东:新行业是我们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比如清洁能源、海工装备以及住宅工业化,这些行业符合整个社会发展的态势以及新技术的趋势,也是三一在积极投入的领域。
我们的很多新业务是在集团里进行孵化的,并不会拿上市公司股东的钱去冒险,这也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态度;当新业务在集团培育成熟后,有了稳定利润,我们才会将新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新业务培育过程中的风险由集团承担。
问:新业务的培育期多长?目前占三一的收入比重有多大?
群固化下来,让客户能够接受你的品牌,成长曲线是有的;就算在工程机械领域,一个新的产品线要成长起来,形成市场比较主要的玩家也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
从整个集团来讲,新业务收入大概会占到总收入的10%-15%左右,当然,这只是一个估算值;上市公司中新业务占比会小一点,集团不会把最新的还在孵化中的业务放进上市公司。
问:三一在战略规划中提到了建立工业互联网,请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贺东东:谈到工业互联网就绕不开消费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的明显的特点就是,随着终端设备接入数量的增加,以及接入设备终端的品种变化,就带来商业模式的变化。第一波互联网高潮是随着PC机联网数越来越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现在这一波消费互联网则是从智能手机的联网开始,个人消费的互联网新模式发展非常快,交易机会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工业互联网的模型来看,随着工业设备机器联网越来越多,就会带来商业模式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工业互联网首先要做大物联,因为不物联的话就不能用Internet把它们连起来,所以现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物联的设备要大量增加。
有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会有250亿台设备联网,这就意味着在中国起码要有几十亿台设备联网,但是现在中国能够联网的设备还是极少数的,这就使大家感觉上看不到物联网的明显效益。
网的设备还不够,这就像八九十年代,Internet已经有了,但是联网的PC太少,交互的需求和新的业务模式产生的基础就薄弱一些。
问:三一在工业物联网方面有哪些实践?
贺东东:我们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好处,也很坚定地相信工业互联网一定能够为制造业带来很大幅度的效率提升,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所以三一不仅自己做工业互联网,我们还要将运营工业互联网的能力外化出去,研发针对其他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服务。
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结合,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客户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做到提前诊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加快售后服务的反应速度,这就提高了企业对后市场的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这是很直观的一个好处,但是工业互联网的好处不仅局限于此。
后市场服务是工业互联网的一个显性应用,如果能够实时监控和采集一台机器的运行数据,当机器出现故障后,就可以快速知道;另外,当互连的机器足够多的话,就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找出相关性,哪几个参数变动到什么程度时,就意味着有可能出现了某个故障,这就是预测的价值,帮助企业做好提前维护。
另外一个大的价值在于,这些数据模拟了真实的运行状况,这对设计一个更好的产品很有帮助,所以工业互联网既适用于售后服务的场景,也适用于制造领域。比如在生产车间内,一台加工机床坏了就会影响整个生产线,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联网监控车床从而尽量少出问题,不影响生产效率;另外,还可以监控生产车间的整个运行情况、能耗情况,通过计算机优化,降低能耗,这些都是很直接的作用。
问:工业互联网会对工程机械的商业模式产生哪些变革?
贺东东:举个例子,工程机械进行分时租赁的前提就是要能够计算工作量,客户还要很容易的找到他需要的设备在哪里,另外对于设备提供方而言还要保证设备的安全,不要因为租赁出去,设备就被人家偷走了;类似于分时租赁这种分享经济模式在制造业落地是需要工业互联网这一基础设施的。
另外,比如产业链金融,我们现在在推动一个基于机器使用的保险品种,原来买保险,是需要按年付的,但实际上设备不用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对于投保人而言为什么要出一年的保险费用呢,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对于客户来讲,他用多少时间就应该交多少保险费,这将大幅度降低它的保险成本。
反过来从保险公司角度讲,保险公司的保费是根据风险进行定价的,如果对设备健康状态不知道的话风险就会增加,设备联网以后,就能准确的知道设备什么时候坏,进而通过健康诊断大幅度降低出故障的可能性,这样保险公司的定价就会更准一些,保险公司的理赔概率也降低了。
还有一点,保险公司很大一笔支出在于理赔费用,一旦出了被保险设备除了故障以后就要维修、赔偿,以前修理厂老板会虚高维修价格,骗取保费,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很难知道。但是设备联网后,哪个部位坏了、要换什么部件、更换的成本是多少,保险公司可以准确知道这些情况,从而降低成本。
这样就形成了多赢的局面,而这种模式创新的基础也是基于工业互联网,不然这种创新模式是想得到但做不到的。
问:三一在智能制造方面有哪些思考?
贺东东:我们谈工业4.0或者智能制造,就是一个“干”字,两横一竖。
小的横线是企业内部要把研发、制造、采购、服务等等这条产业链打通,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竖的一条线就是指要垂直打通,从客户需求开始,一个客户订单能够拆解到具体工序以及设备的加工指令,包括采购,尽可能的实现自动化、柔性化,这个是纵向的一体化。再一个大的横线其实它是跨企业边界的,怎么把客户需求到企业的制造采购环节,到下游的供应链,以及全社会的资源整合起来。
这条大横线是最引人遐想的。消费品行业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样板,当然工业品领域有很大的挑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没那么高;另外需要的线下的技术沟通会更多一些,没有像零售品已经有非常成熟或者成功的模式出来。
这些都做好的话,智能制造可以想象出一个情景,大的一竖做好了基本上就可以实现C2M,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让客户来驱动他的个性化需求,能够迅速让整个制造生态响应他的需求。
横的一条线做好了,就能使企业生产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企业本身的管理更加柔性;另外,企业系统内的数据和信息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优化,从而使整个决策业务变得更智能。
总的来讲,智能制造带来的新模式可以实现客户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并且得到制造商的快速响应和高质量的满足需求。(本文来自三一)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