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岁末的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使“低碳经济”概念得到了空前普及,很多人第一次知道,“碳”也可以像石油和黄金一样成为一种国际贸易形式,也能带来真金白银。为谋求在国际碳交易体系中应有的话语权,中国开始发力。眼下,各地纷纷成立环境权益交易机构,碳交易体系雏形初现。
今年国内环境交易机构将超10家
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碳卖家,但此前由于中印缺乏碳交易市场,全球主要的碳买家不得不舍近求远,到欧洲BlueNext市场或美国证券交易所去购碳,这很自然地造成了一个结果:作为卖家的中国和印度,对于自己手里的碳该卖多少钱一吨,完全没有话语权。
2008年,中国最早的三家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立。2009年是中国低碳经济迅速发展的一年,中国的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武汉、杭州、昆明等交易所相继成立。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深圳国际能源与环境技术促进中心及香港RESET公司也在2009年11月17日宣布,将联合发起成立亚洲排放权交易所。据介绍,该所的主要业务将包括国家环保总局现有的排污许可权交易,基于深港两地环境保护机制下的排放权交易。此外,大连、贵州、河北、山西等交易所也在筹备之中。今年国内的环境交易机构总数将超过10家。
中国本土培养出首批碳交易中介
碳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碳交易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生意。据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介绍,最初中国企业不太懂行,也不清楚一个碳减排项目要进行评估、核算、验证后,才能进行交易,只能花高价请国外的中介机构代为完成。在行情最红火的时候,每吨二氧化碳减排当量在中国和欧洲的价差达到20欧元。这就是说,如果某个中介机构在中国开发了一个年减排20万吨的项目,到欧洲一倒手,就能净赚400万欧元。
巨额的价差原本应该成为中国企业的收益。与国际买家打交道越多,中国企业越清楚:要搞碳交易,得先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把碳作为一种资源由专人负责经营,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目前,大唐集团、华电、中电投等碳减排项目出产大户分别成立了大唐CDM办公室、华电龙源碳资产公司、中电投碳资产公司等,它们的职责是对公司的碳减排项目进行整合、开发与包装。如果说此前中国出口的碳项目仅仅只是原材料,那么随着专业的碳资产公司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碳项目开始成为半成品和成品,其附加值大大提高。据大唐CDM办公室负责人唐人虎介绍,该公司的碳资产售价能比普通公司高出20%至40%。
这些专业的碳资产公司是中国的第一批“碳开发商”,它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碳收益,也可以为国内其他公司提供碳交易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也是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第一批碳交易中介。
中国首个碳减排标准出台
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期间,北京环境交易所主导制定的“熊猫标准”正式公布,这是中国参与制定的首个自愿减排标准。它标志着中国对碳交易话语权的争夺开始延伸到碳产业链的最前端。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服务,四流企业卖产品”——这一规律在碳交易领域同样适用。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体系中,谁拥有交易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拥有了项目认定、减排流程、核算方法等一系列的话语权。“熊猫标准”确立了自愿减排量的检测标准和原则,并规定了自愿减排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内容,从而完善了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
熊焰表示,北京环境交易所发起制定的“熊猫标准”,尽管只是一个自愿减排标准,但它是中国第一次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最前端发出自己的声音。今后,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中国的声音会越来越有分量。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