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徐州市将一批主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分离出来,组建生产经营型企业实体徐工集团,并通过取消核心企业法人资格、推行股份制试点、积极吸收半紧密层进入紧密层等系列改革举措,逐步实施集团化运营,打造出了“十个集团九个空,一个不空在徐工”的标杆典范。
上世纪90年代,国外工程机械制造商对中国客户都非常傲慢和轻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设备购置价格反而要看这些国外企业的脸色。因为那时在装备制造业方面中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与众多中国制造业企业一样,徐工集团没有专门的研发团队,研发能力几乎为零,为了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徐工在国家经济委员会的支持下,通过购买全套德国利勃海尔50吨产品图纸与整机全部零部件进行生产与产品研究。
那时德国全地面起重机已做到300吨级,50吨起重机在他们眼中仅是台小产品,而且已不是最先进的技术,所以在合作开发阶段他们将图纸、生产过程都向徐工技术人员毫无保留地展示,并且允许参观利勃海尔德国爱茵根工厂的徐工技术人员拍照,作为亲历这一过程的技术人员在描述当时场景时,念念不忘德国老工程师说的那句话:“当然可以!但是你们中国的工厂学不来。”话虽刺激人,但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由于中国缺失这种高端核心技术积累、关键技术人才,同时制造工艺技术的保障水平也达不到图纸设计的要求,首次大胆的技术引进尝试,却以失败告终,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高端的全地面起重机依然只能依靠高价引进,后来被誉为“工程机械之都”的徐州,在建设能够覆盖300公里的国家级气象雷达站时,因国产设备无法满足施工吨位需求,不得不从上海调度国外起重设备进行作业。连当时家门口的施工方案都无法解决,国家基础建设受到严重制约程度可见一斑。而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依然被挤压在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苦苦求生。
2000年,徐工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以先导操纵、高抬式平衡重、全头驾驶室外观、全覆盖走台板为特点的自主研发的K系列汽车起重机(QY16K、QY25K、QY35K、QY50K),发起中国起重机行业的第二次技术变革。K系列起重机也是行业内第一次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系列产品。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