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强:现在关注三种结构性趋势: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劳动力成本上升及所带来的以机械代替人工的趋势,这三个集合点就是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苟开红:航空与海洋工程最具爆发潜力,高铁产业应该细分其子行业再做分析,在高铁基建部分达到顶点后,后续应更加关注耗材类及重载相关领域。周文秱:看好具备四大特征的公司,包括较高附加值
高端装备制造业横跨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这两大领域,被市场普遍看好,近期高铁概念板块更是引起市场追捧。本期邀请了基金经理谈建强、基金经理苟开红、投资官周文秱共同探讨高端制造业投资问题。
记者: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您如何看待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谈建强:现在关注三种结构性趋势:第一种是产业升级;第二种是产业转移,即沿海向中西部的转移;第三种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其所带来的以机械代替人工的趋势。这三个集合点就是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扶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及经济附加值,是中国未来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苟开红:在高端装备制造业行业上,我国目前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因此进一步发展壮大具备较高的可行性。例如在数控机床、海工装备、轨道交通等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经较小,且在成本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同时,从逻辑上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属于高新技术主题,目前比较看好它能走出一条“高端的进口替代”道路。这两三年来,中国在高端机械装备制造领域中不断有技术突破,在整个产业链上从原先的低端组装逐渐进入高端的核心零配件领域。从目前来看,未来相关企业有望延续着一条由“技术突破”到“进口替代”再到“出口竞争”的成长轨迹,这一条产业链上或将涌现不少龙头企业。
周文秱:高端装备制造业将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途径。从国内而言,“十二五”期间,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将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性制造。从国外而言,高端装备技术目前仍然大量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但是高端装备的运用已大量转移到中国等新兴国家。中国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机遇,下游产业发达,技术储备、中高端人力资源均已具备,同时具有贴近产业链的优势。
记者:在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链下,如何看待上下游之间的产业关系,新老产业之间如何划断?
谈建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上下游各生产环节的有序跟进,依赖于新材料、新技术,才能制造出更多的新产品。在中国当前调结构的政策中,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城镇化是最大内需,二是以投资促消费,实现投资与消费的良性互动。推动保障房建设将是今后三到五年内的重要投资主题,这符合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民生的三重需要。而这是推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周文秱:新老产业是紧密联系的,更多的是升级,而不是简单的割裂、划断。例如,高铁中晋亿实业、太原重工等,之前一直是做铁路的配件,高铁上马后,利用自身优势生产出高铁用产品。因此,新兴产业更多的是基于“老”产业的升级,而未来投资机会也更多的集中在这一块。
记者:高端制造业,您觉得哪些领域蕴含未来爆发能力,其中的投资逻辑是什么?高铁产业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市有多大市场潜力?
谈建强:中国工业化发展到现阶段,在制造领域,涉及到核心零部件、核心技术,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部分,都可归于高端制造。只要下游需求旺盛,代表产业升级方向,同时国内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和人力资源,则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最看好海洋工程设备、煤炭机械、军工设备等,因为这些制造业的盈利模式相对清晰。
苟开红:航空与海洋工程最具爆发潜力。相较于高铁板块,航空和海洋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渗透度更低。中国的高铁建设在2012年或将达到顶点,应该细分其子行业再做分析,后续应更加关注耗材类及重载相关领域。而大飞机“首飞”预计大概在2014年,因此市场在该领域的关注度将会不断提升。
周文秱: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我们看好具备以下特征的公司:首先,公司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次,具备较高技术门槛的公司,在全球产业中具有独特的中国优势。再次,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具有很强的外溢性,能够比较容易向上下游等多行业扩展,形成规模效应。最后,符合经济结构转型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方向,对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起重要作用。基于以上因素和估值:我们最看好卫星及应用产业、高铁及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产业。
就高铁而言,目前主要是整车、基建、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受益较多。下一阶段高铁投资的重点放在高铁核心部件和核心零配件领域。以高铁用轴承为例,目前我们需要全部进口,而如果国内公司取得突破,则市场将出现爆发性增长。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