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服务业或成消费主推手
就目前而言,启动内需还需要创造必要的条件:如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大力拓展服务业,增加居民收入,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习惯等,而这些因素最终将成为消费的推手。
在扩大消费品零售方面,信息化在推动企业营销模式,经营模式方面大有可为。一方面,信息化可以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要,提高相关产业服务水平,培育消费热点。另一方面,信息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能够适应未来消费趋势变化。
就社会消费而言,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餐饮、音乐、图书、旅游、健身、新媒体、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一些适应新的消费需求的服务业也开始加速发展,对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拉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挖掘出扩大国内需求新的增长点。在政策层面上,工信部副部长苏波3月26日透露,今后5年工信部将围绕编制专项规划、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完善产业链条、完善技术标准和行业准入、推动市场化应用、引导地方规划等六大方面,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促进消费不仅是消费服务领域的问题,也涉及到收入的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通过这些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因此,安全的消费、收入增长也是扩大消费的基础条件。
信息领域所衍生出的诸多新应用,本身就是催生新消费、形成新市场的有力推手。
在扩大消费的背景下,可以预期物联网、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业,与社会消费相关的领域将获得重大利好已是毋庸置疑。
扩大内需仍需政策明确导向
扩大消费需求,改善民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战略的眼光,着眼于当前的实际,提出全方位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合理引导消费,是扩大消费需求、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在消费的相关领域仍存在诸多掣肘。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崛起成了带动国民消费的新增长点。《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4.5万亿元,报告预测,在未来两年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将占到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以上。
然而,受到物流、支付安全发展滞后的影响,电子商务一再被拖了后腿。就电子商务而言,如果物流瓶颈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对消费的影响可想而知。
同样的,电子支付安全也需要政策来保障。尽管第三方支付牌照楼梯响动了很久,但至今仍未下发。
此外,在新兴的物联网方面也出现“虚火”过旺的症状,一哄而上的野蛮生长使产业得不到规范,这些都需要政策上给出更明确的规定和扶持。
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消费需求战略,清晰的产业链规划路线。这都是由扩大内需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深入分析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互动关系,将扩大内需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双重功效。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