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载机行业,流行这么一个观点:上半年是装载机市场的销售旺季,大约60%以上的销量是在上半年实现的,因此业内也流传着“全年销售就看上半年”的说法。
今年1~5月柳工、龙工两家的销量就超过1万台,而且龙工的产销比柳工多出了600多台,延续了去年上半年装载机市场的表现。
产销量继续上扬
据统计,2006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全行业总销售量为129793台,在中国装载机行业市场销售量基数很大的情况下,比2005年的112527台,增长了15.3%,净增了17266台,其净增量超过了中国装载机行业“八五”以前任何一年的总销售量。其中,柳工生产了装载机20214台,销售20177台;龙工生产20340台,销售20016台。至此,中国装载机行业首次出现了两家年产销量超2万台的企业,双双进入了世界装载机制造业的前3强。
据装载机行业专家刘良臣介绍,虽然龙工去年销量稍逊柳工,但从目前情形来看,龙工今年很有可能坐上行业产销头把交椅的位子。而厦工1~5月产量为8000多台,比柳工和龙工少了2000多台。这样看来,柳工和龙工的领先优势更加突出,与行业中其他企业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龙工,从1993年的起步到去年与行业龙头柳工的并驾齐驱,仅花费了13年的时间。刘良臣认为,龙工将公司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使得公司专业化生产获得了成功。
同样让人关注的还有福田雷沃重工,他的成长速度更加让人惊叹。从2004年的300多台到2005年的3000台至去年的5800多台,2006年与2005年相比,增幅达69.3%,为行业增长最快的企业。可以说福田雷沃重工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行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据了解,该公司计划2007年底达到8000~10000台。
而山工在被卡特彼勒收购2周年后,也摆脱了之前的窘迫局面。2006年比2005年增长了22.3%,销量接近8000台。2007年3月20日,在卡特彼勒收购山东山工机械厂2周年庆典仪式上,卡特彼勒全球董事长兼CEO欧文斯提出了卡特彼勒在中国的三大战略目标:第一,以两年为期,将在中国的销售额翻一番,两年之后再翻一番;第二,扩展更多的产品线;第三,增加出口。他提到,山工是公司在中国制造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照此看来,2007年中国装载机行业产能再次爬升已无悬念。刘良臣认为,2007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将在2006年突破12万台的基础上突破13万台,再创历史新高。
出口迅增
每年逾10万台的产能,国内装载机市场需求已经很难消化如此大的产能。在国产装载机走出国门之前,各企业为了保住各自的市场份额,惟有进行价格战。如此一来,行业的利润率逐年下滑。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状况,各企业纷纷致力于产品的出口。2006年徐工科技、柳工2家企业出口首次突破了1000台大关。今年1~2月,徐工科技装载机产品出口持续走高,共实现整机出口381台,同比增长141%,再创历史新高。
而柳工装载机出口以G系列为主,今年一季度就与俄罗斯签订了73台的G系列装载机大单供货合同。之后又有33台G系列轮式装载机出口摩洛哥。2006年柳工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从2005年的6.4%提高到10%,而这一比例仍有继续攀升的迹象。
从2002年开始,柳工就试图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他们认为,中国装载机竞争十分激烈,突破这种天花板式的竞争只有走国际化道路。为此,柳工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了完善的代理商网络,为60多个国家的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为公司近两年装载机出口翻番奠定了基础。而在2007年,柳工希望这一成绩能够继续。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装载机极富价格竞争力,而且发展中国家近几年正大兴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很好,国情、市场特性也与中国类似,中国的装载机在这些国家会很有市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