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利用方式,不仅是指对旧的产品进行修复,更重要的是把生产、清洁、回收、利用等融为一体。
再制造难在何处
在业内专家看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一个既节约资源又环保的产业,相关话题也被反复提及,但在我国却一直没有得到深入发展,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约束机制及鼓励政策。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需要报废的机动车达100万辆以上,但报废汽车回收率却只有40%左右,有近60%的应报废车辆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
据了解,虽然在我国有专门的报废汽车拆解企业,但在回收利用方面却没有严格的标准。不少已经到了使用年限的汽车,简单翻新后,还继续以各种途径在市场中进行销售。
在美国、加拿大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汽车零部件的回收工作一般是由汽车企业负责。因为由汽车企业负责零部件再制造,无论从技术成熟性、经济性还是从产业规模来看,都更具比较优势。
但记者采访国内汽车企业问到有关零部件回收问题时,大多数的回答都是刚刚开始,很少有汽车厂家专门考虑来做废旧汽车的回收工作。
有此现象并不奇怪,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汽车企业的工作重点仍是生产和销售。此外,国家并没有就汽车企业对产品的回收作硬性规定,再制造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这也制约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不过,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已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简称《循环法》)第四十条明确提出,国家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和轮胎翻新。
除此之外,即将在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循环法》,还制订了规划、总量控制、循环经济评价考核等方面的责任延伸制度。尤其是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对生产者等主体在产品废弃后应当承担的回收、利用、处置等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
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废旧汽车的回收问题。有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社会意识、企业责任、消费习惯等都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因此有必要实行一定的制度约束,为加快再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平台。
落实循环法 再制造踏上“绿色”征程
近几年,国家发改委逐步重视零部件再制造问题。在对国内外再制造产业发展状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一些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政策措施。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还十分缓慢,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除了再制造没有形成产业基础之外,再制造作为一个新的理念还没有被人们广泛接受外,各方面对发展再制造产业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因此,在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方面,我国逐步提高了对再制造示范企业的支持力度。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正式确定了一汽、东风、江淮等14家整车(机)生产企业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再制造产品的范围被暂定为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启动机、转向器五类产品。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废旧机电产品进行再制造,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发展循环经济。
据了解,这是自2001年我国颁布《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首次对汽车企业提出这一要求。而在此之前,发动机、变速箱等汽车产品的五大总成通常为了防止翻新销售,由报废汽车拆解企业直接销毁。诸多信息表明,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开始踏上“绿色”征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