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傲视群雄的徐工速度
徐工混凝土泵送机械基地主要承担以泵车为主、包括车载泵、拖泵、喷浆车等混凝土泵送类机械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基地于2011年6月15日正式开工,2012年6月25日全面竣工投产,历时12个月,比行业平均24个月的速度提高了一倍,再创行业技改速度新标杆。
“前期论证好,过程修改少”一直是徐工集团在技改工作中坚持的理念。徐工混凝土泵送机械基地的项目论证工作始于2010年,前后持续了一年多时间,技改规划的布局图调整优化多达170余稿。在论证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先后十余次赴各地调研,各小组与设计方深入沟通,同时充分考虑泵送机械产业发展和产品要求,确保了技改方案的前瞻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正是由于前期充分的论证,才保证了在技改实施过程中的顺畅,才成就了徐工混凝土泵送机械基地建设傲视行业群雄的徐工速度。据工艺人员介绍,本轮技改不仅时间最短,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的更改项次也是历次技改中最少的一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改造中,有一个“613法则”,即60%的前期准备,10%的过程实施,30%的总结和再提升。这一法则在徐工集团历次开展的产业升级过程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徐工混凝土机械发展战略的执行者,成立不到三年的徐工建机,在完成连年经营业绩倍增目标的同时,以“徐工速度”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转型升级,为徐工混凝土机械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实现超越行业的徐工效率
本着“为社会、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的理念,徐工建机在本轮混凝土建设中一直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一定要实现投入产出比最优”、“一定要实现单位面积产出值最高”、“一定要实现人均产出率最大”。因此,“集约化、数字化、线性化”成为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新的混凝土采用集约化生产方式,有效利用每一寸土地、每一份资源。基地达产后,单位面积产出值将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1.3倍,人均产出率将比原来提高65%,是主要竞争对手的1.5倍,均达到了行业最高水平。“数字化”是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在徐工混凝土建设过程中,MES、物联网等原来只是概念性的信息化技术,经过充分论证后被使用在各个制造环节。在厂房、机械设备之下,遍布着一张信息传递的“网络”,这张“网络”将计划信息、工艺技术信息、生产管理信息、质量管控信息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控制”。此外,“线性化作业”在每一个制造单元体现得更为明显,复杂的制造过程被科学地拆解成一个个工序、工位、工步,保证了员工快速熟悉新工艺、新方法,有效提升了制造效率。“现在还仅仅是试生产阶段,我们的产能就已经达到了技改之前的产能水平。预计在2个月内就可实现产能翻番。”徐工建机泵送机械制造研究所所长李晓峰这样介绍。
技术改造必须适应产品发展的需要。在基地建设的同时,徐工建机启动了产品技术的“标准化、模块化”工作。所有的产品、零部件、结构件被重新梳理,形成标准化系列,实现模块化统型。该项工作的推进为工艺技术的提升、制造效率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完善的工艺规划进一步促使产品设计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工艺与设计的共赢共进。目前,徐工新一代“K”系列产品也全新问世,该系列产品整体节能效果比行业高出7%,将为客户、为社会带来更好的服务和价值。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