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多年的探索,尤其是近5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融资租赁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思考新的问题。
但是,在制度、市场和人才等诸多因素限制之下,当下中国租赁业的创新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8月10日,广州越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越秀租赁”)成立之日,该公司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了“中国融资租赁(广州)发展论坛”。论坛上,“创新”成为嘉宾们的核心主题词,它涵盖了融资租赁整个链条上的创新:从股东结构、融资渠道、商业模式、租赁产品,到风险资产的流通和管理。
把闲散资金用到实体经济
欧阳卫民 广州市副市长
广州经济的发展需要培育融资租赁。
第一,融资租赁能够助力转型升级。广东现在拼命调整产业结构,企业数量减少了,但是投资增加了,也就是说很多中小企业和层次较低的企业都转走了或关掉了,引进的都是一些大家伙、高层次的企业。
第二,转型升级,金融先行,这句话对融资租赁同样适用。资本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过去我们说“钱在哪里,才子佳人就在哪里”;今天要讲的就是“钱到哪里,产业就会找到哪里”。企业要以盈利为目的,要追求金钱,所以金融资本的投入,信贷资金的引导,对于转型升级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资金充裕的特点。广东省现在金融资产已经超过香港了,虽然人均还差得很远。广州市的存贷款差额扣除存款准备金后,剩余闲散的资金高达7000亿元。这7000亿在金融市场“倒来倒去”,也是很多的。怎么把这7000亿用在广州和广东的实体经济上?融资租赁就能够有效地把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起来。
第三,广州发展融资租赁,有很多资源优势。一是有良好的航运基础,可以发展包括融资租赁在内的航运金融。二是广州有深厚的汽车产业作为支柱,是中国三大汽车制造业基地之一,汽车租赁业也是大有前途的。特别是现在广州实行限牌以后,要研究怎么样利用租赁业来解决。同时也可以发展别的行业的融资租赁。比如地铁公司或高速公路公司,用完的设备就闲置了。俗话说,喝牛奶没必要养一头牛。同样我们用飞机、船舶、盾构机,没有必要去花很多钱买。通过租赁业来促进产业的进步,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投入。租赁业在广州这样一个制造业基地,这个还需要大型项目投资的城市,在蓬勃发展的珠三角地区,具有广阔的前景。
向新型租赁服务平台转型
于顺明 国银金融租赁总裁
目前租赁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租赁行业市场未来成长空间巨大。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租赁行业目前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外部环境仍然存在不利因素,包括缺乏专门的立法,融资租赁登记系统不完善,现行的财税政策对融资租赁的适用性较差等等。
二是租赁业交易模式单一,租赁产品所具有的一些对承租人和出租人所特有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具体表现在经营性租赁占比比较低,融资性租赁占比比较高,而融资性租赁中售后回租的比重又比较大,与银行信贷业务差异较小。
三是租赁公司融资渠道较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成本偏高。虽然部分租赁公司实现了发债、信托、证券化等有益的尝试,但是总体上资金来源还是依靠银行信贷。
四是各租赁公司业务领域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银行系的租赁公司大多集中在航空、航运、电力、交通等大型设备上,商务部监管的融资租赁公司多集中在医疗设备、印刷设备、工程机械,以中型客户为主。
五是专业人才短缺,由于租赁的行业高速发展,整体上符合要求的专业租赁人才,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
面对机遇和挑战,租赁行业要把握行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实现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业务创新,深入发掘租赁业务的功能,增加有租赁特色的产品,实现与银行信贷的差异化竞争。
其次,加快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外同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如果我们国内的租赁公司不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和风险控制办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融资渠道,就难以与国外的租赁公司开展长期的竞争,就难以在“走出去”战略中协助中国企业扩大出口和促进对外融资。
第三,由单一租赁服务向新型租赁服务平台转型。租赁产业通过融资和融物服务于实体经济,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租赁公司延伸经营范围,拓展价值链条,租赁公司可以作为新型的信用销售和资产管理平台来促进设备的流通,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降低周期性冲击。
此外,租赁公司可以作为一个投资平台,为银行以及各个投资机构提供新的资金配置渠道和出租品种,有效拉动银行和社会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发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