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年的50万元借款起步,到现在产值近850亿元,中联重科的高速发展历程,让投资者有了探寻其成长密码的愿望。中联重科成立20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5%,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七位。公司副总裁洪晓明表示,中联争取在2015年进入全球行业前三。
近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湖南证监局联合组织下,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零距离接触了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区。走进园区,位列路旁的各式工程机械、错落有致的敞亮厂房、精彩纷呈的企业文化展示不时让投资者们驻足惊叹。
许多投资者向记者表示,早就想近距离的感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心脏”中联重科。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1992年的50万元借款起步,到现在产值近850亿元的高速发展历程,让他们有探寻中联成长密码的愿望;另一方面,近期工程机械行业陷入低迷,他们想了解中联重科将如何在行业谷底寻求发展。
这些问题,投资者都在与公司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洪晓明的沟通中得到了答案。热烈而坦诚的交流后,投资者们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风险控制等有了更翔实的了解。一位投资者说:“能如此鲜活地获得公司的第一手资料,比埋首枯燥的财务报表实在好太多,希望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对此,洪晓明则认为这是一次多赢的沟通。
占领行业技术创新高点
在参观过程中,中联重科陈列的各式工程机械都让投资者兴趣十足。一位投资者笑言:“以前还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多大家伙摆在一起,这次算饱了眼福。”
中联重科的前身是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强大研发能力。据了解,公司研发经费的投入已占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最高时达到7%。
今年9月28日,中联重科发布的101米7桥7节臂X6泵车和D1250-80塔机双双斩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分别成为全球最长臂架泵车,以及世界上工作幅度最长的塔式起重机。而另一个新下线的ZACB01起重机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轮式起重机。这三款产品的下线,标志着中联重科成功登上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研发制造的巅峰。
洪晓明介绍,源于中联重科强大的研发能力,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保持销售规模和利润的持续增长,真正体现了科研支持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互动。2011年,公司完成专利申请1618件,这意味着每一个工作小时中联重科都有新专利在申请。从年度销售收入来看,有60%的份额来自新产品的销售。
不过,在洪晓明看来,作为有国家科研院所背景的企业,中联重科要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为责任。目前,中联重科建立了行业唯一一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内首家城市公共装备技术研究院,对行业前瞻性、基础性的研发难题重点攻克。
洪晓明还介绍,中联重科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96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单位,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并且中联重科被国家标准委员会确定为混凝土机械和流动式起重机等2个国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300多项。
现在,中联重科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并跻身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前列,洪晓明认为,这与科研的长期投入是分不开的。
管控融资租赁风险
今年前三季度,尽管行业业绩普遍下降,但中联重科继续实现较快增长。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91.08亿元,同比增长17.77%;净利润69.6亿元,同比增长16.75%。值得关注的是,中联重科不管是收入还是利润,是行业中唯一一家实现双增长的企业。
但是,前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196.8亿元,较年初增长68.8%,有不少投资者担心机械行业普遍实行的融资租赁模式会导致公司现金流紧张,进而影响到公司正常运营。
洪晓明表示,由于公司产品价值高,一次性付款压力大,因此行业内采用信用销售模式是普遍现象,“卡特彼勒同样采取这种销售模式,占比甚至超过八成”。但中联重科对此类风险的控制非常严格,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势低迷的时候。“比如,我们将首付比例从10%提高到20%,还款期限从4年缩短到3年,通过这些方式对融资租赁风险进行管控。”洪晓明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