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再制造业被定为新兴产业,但与新能源、新材料等所遭遇的热捧不同,更多的再制造企业由于社会认知度不高、旧件回收不畅、产业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看到了发展的前景,却面临着止步于眼前的现实困境。
“我们的产品是‘再制造’,可消费者还是会误以为我们是搞维修和以旧翻新。”一家从事机电设备再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张经理对本报记者诉苦说。
更让张经理苦恼的是,他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疑问:再制造产品的质量能保证吗?“而且消费者也往往抱着‘新比旧好’的消费习惯,在选择再制造产品时有所顾虑。”张经理说。
张经理的苦恼并不是再制造业的个案。尽管再制造业被定为新兴产业,但与新能源、新材料等所遭遇的热捧不同,更多的再制造企业看到了发展的前景,却止步于眼前的现实困境。
多赢的产业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机械装备和家电报废的高峰期,据我们初步的统计,目前全国十年以上的传统旧机床已经超过了200万台,25%的工程机械是超期服役,报废汽车约500万辆,这个数字还是比较保守的。”在最近举行的第六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上,武汉千里马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代表刘斌洲作出了如此的表述。
以工程机械为例,刘斌洲透露,工程机械的保有量大约500万台,其中挖掘机120万台,如果每年报废5%,就是6万台左右。“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处理,它只能是一堆废铁,交给废铁收购站,然后交给钢厂,实际上这里面还有很多剩余价值被白白浪费掉。”刘斌洲惋惜地说。
在刘斌洲看来,一些机械设备如果超期服役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比如造成燃料过分的消耗,造成跑冒滴漏以及安全隐患等。“但直接报废又造成大量资源、人工的损失,这就是发展再制造业的紧迫性。”刘斌洲说。
在国家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起草人之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春平看来,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再制造一台设备比新制造同样设备可以节约50%的成本,节约70%的材料,节约60%的能源。
以机床为例,据统计,目前国内机床保有量约有800万台,按国际上3%的淘汰率,每年接近24万台机床进入淘汰程序,占国内生产新机床的一半左右。如果充分利用废旧机床的床身、立柱等铸件,并对其进行修复改造,可节约70%的成本,从而实现循环生产。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万辆。以每年报废汽车约200万辆计算,这又是一座亟待开发的“金矿”。
看得到前景 止步于眼前
“再制造业务能否成功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旧的发动机能够回来,再制造的资源可用;第二是能卖得出去。为此,要搭建两个平台,一个是产品的销售平台,另一个就是回收平台。”潍柴动力再制造公司总经理李峰说。
刘斌洲对此也很认同,“当前再制造业出现的第一个困境是旧件收不回来,第二个困境是没办法销售出去。整个产业链没有正常循环起来。”刘斌洲说。
旧件收不回来的一个很大原因,是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开放汽车废旧零部件自由流通市场,正规的再制造企业获得旧件很困难,只能从固定用户或者汽车维修市场收购一些旧件作为再制造原料,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求。
在刘斌洲看来,当前整个社会对再制造产品认知度还是比较低的,很多客户认为再制造产品就是简单的翻新。“我们一定要打消这种错误的认识。再制造产品不仅产品质量达到或者超过新品,并且也提供与新品一样的售后服务和质保。”刘斌洲说。
“‘再制造’这个概念大家在行业内部讨论得很火热,但是在行业外,客户端对再制造的理解还是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过渡。”康明斯再制造公司总经理胥晶晶说。
胥晶晶告诉记者,对欧美国家来说,再制造产品的定价基本上是新件价格的70%,其中旧件占了30%。但是在中国,一般情况下大家认为再制造产品只值新品的50%,这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差距。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市场中,再制造服务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产业,几乎扩展到汽车、机电设备、国防装备、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等所有领域。保守估计,目前全球再制造服务产业年产值已超过1400亿美元。
在刘斌洲看来,当前中国再制造行业发展时间比较短,批量比较小,还没有达到经济规模,成本就会比较高,虽然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况。
“另一方面,我们在产业政策方面还需要落实。”刘斌洲表示,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循环经济促进法和相关的政策,包括十八大报告都提到了怎么样发展再制造产业,但是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再制造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比如税收问题,购买旧件一般很难拿到进项税发票,没有发票就没有办法抵消进项税额,这就造成再制造产品的成本增加。
“我们希望国家给予我们更多的税收和财政补贴,或者补贴给我们企业,或者直接补贴给消费者。”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再制造部经理罗建明表示。
持续发展再制造
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近些年大力推动再制造产业。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十一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2011年9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为进一步探索适合国情的再制造发展道路,国家决定扩大再制造试点范围,继续探索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为建立再制造相关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条件、流通监管体系等提供经验。
目前我国的再制造产业还集中在汽车零部件和机电产品两大类。根据相关规划,2015年我国再制造企业要增加到100家以上,再制造的品种也将逐步增加。
对于如何促进再制造业的发展,刘斌洲建议,从短期来看,再制造试点企业可以先做组配,然后做整机,先做配件,然后组装。“目前不可能每个零件都再制造,我们一定要选择价值比较高的,批量比较大的去做。产品没有选择好的话,在经济方面也是难以承受。”刘宾州说。
刘斌洲还建议,要加强合作和技术方面的创新。在他看来,欧美、日本在再制造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他们有非常好的经验,我们应寻求国际化的合作,使我们能够快速发展再制造领域。技术创新对每个企业来讲都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会被这个社会淘汰,我们也在这方面积极地努力和探索。
“我们现在做的是行业的先驱,我们也愿意做这个行业吃螃蟹的人。”胥晶晶说。在胥晶晶看来,在中国现阶段来讲,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推动再制造产品是非常有利的保障,希望能够充分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帮助再制造企业在市场上提高竞争力。
在众多的业内专家看来,国家应尽快制定再制造产品技术标准、行业标准,清晰界定产品应该达到效果与寿命,让用户在购买再制造产品时,无须为质量所忧。同时,尽快出台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一方面鼓励再制造企业大力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市场消费再制造产品。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官网app苹果下载安装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