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专题 >> 中联重科成立20周年庆典 >> |
科技的高度由谁来决定?
在中国,在世界,在工程机械领域,毫无疑问,中联重科当之无愧。
9月28日,中联重科成立20周年之际,中联重科向世界宣布:臂架展开高度达到101米的混凝土臂架泵车成功下线。
当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宣布,101m获得“全球最长混凝土臂架泵车”等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当101m轻舒长臂,傲然耸立在全球客户和媒体面前,行业为之折服,国人为之动容,世界为之瞩目!
中联重科无可争辩的再次以雄厚科技实力,重新诠释了工程机械科技高度的真正含义: 以科技创造工程奇迹,以科技建造美好未来,以科技实现人类梦想。
泵车历史由中联书写
人类对于打破纪录、创造奇迹的渴望永无止境。上世纪60年代末期,16米臂架泵车在德国问世。1986年,62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诞生。算下来,德国人用近二十年的时间,将臂架高度提升近40米。之后20年时间,几乎再无建树,人类挑战泵车臂架长度的脚步似乎也戛然而止。近年来虽然有泵车制造商在现有科技水平上进行技术叠加,将泵车臂架按比例加长,但不具备前沿科技理念的创新,必然是“臂架每增加一米长度,难度好比登天”。而没有实用价值的超长臂架泵车被证明根本无法承担起突破极限的挑战,更无法让世界工程机械行业为之叹服。
直至中联重科扛起引领世界混凝土机械发展潮流的旗帜,挑战臂架长度、创造工程奇迹的渴望又被重新唤起。历史,将由中联重科全新书写。
2011年9月,全球最长碳纤维臂架泵车80m在中联重科诞生。紧接着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中联重科又在泵车历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泵车臂架长度再一次提高21米,突破百米大关,中联重科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前人40年无法完成的梦想。
业内专家在观摩101m之后,感慨万分,毫不吝啬的为101m奉上华丽的辞藻:“中联重科101m是泵车发展史上的创世之作,它以前沿科技理念和技术创新实现了混凝土机械领域的终极梦想。按照业内现有的技术水平估计,这一纪录至少在五年之内无人可及,无人能破。
众多混凝土行业顶级客户也从工程实际应用角度对101m进行全方位解读:“101m可以轻松覆盖30层以下建筑的混凝土浇筑施工,101m的问世,改写了30层建筑需要反复变换混凝土浇筑方式的低效率操作,95%的高层建筑“一泵到底”成为可能,这是对建筑施工领域提高整体工作效率、降低能耗做出的重要贡献,无论是工程施工方,还是设备提供方,101m都能够为之创造出色的盈利能力。“
中联重科101m的成功下线向世人证明,只有将最前沿的科技理念融会贯通,只有脚踏实地掌握前沿科技核心技术,才能够真正扛起引领发展的旗帜,才能够将中国由全球混凝土机械产销规模的领先,华丽变身为全球混凝土机械当之无愧的领袖,才能够有资格书写泵车发展的历史。
最具前沿科技核心技术
2008年,中联重科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知名品牌意大利CIFA,经过两年的技术融合,于2011年2月推出中联CIFA复合技术,在核心技术基础研究、产品研发、试验考核平台以及制造工艺提升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碳纤维臂架技术、主动减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结构疲劳研究、轻量化研究与应用、耐磨技术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联重科由此吹响挑战泵车臂架长度的冲锋号。
101m是中联重科相继推出三桥50米、五桥64米、六桥80米等一系列最佳桥长比泵车之后,在中联CIFA复合技术平台上打造的新一代复合技术产品。相比通用六桥底盘80m泵车,101m在底盘仅增加1桥的情况下,臂架长度增加了21米,创造了泵车设计史上的又一项奇迹。
101m采用多项发明专利技术。成熟的碳纤维臂架结构7节臂技术,使泵车臂架重量减轻40%以上,解决了传统钢材臂架疲劳开裂的问题,使用寿命长达20年以上;世界上首次将碳纤维技术油缸应用在工程机械领域,泵车总重减少15%以上,强度高,寿命长,大大降低了泵车的维护难度。
另外,中联重科从客户实用角度出发,在易损部件混凝土输送管上开行业先河,创新性的采用高强铝合金陶瓷砼管,在砼管重量减轻40%的基础上,抗压强度全面超越合金钢双层管,使用寿命达5万方以上。铝合金陶瓷砼管堪称完美的砼管解决方案,是在新材料应用领域的又一次全新突破,成就了101m跨越泵车臂架百米大关。
不仅仅是臂架长度上创造了世界之最,101m配置的高效大排量技术和发动机变扭矩控制专利技术相结合,最大泵送排量超过每小时245立方米混凝土,燃油消耗降低约10%,中联重科由此摘得世界泵送能力最强泵车的桂冠。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